遊戲名稱:第九號交響曲 Symphony No.9
遊戲人數:2 - 4 人
遊戲時間:60 - 75 分鐘
適合年齡:15 歲以上
牌套尺寸:不需牌套
遊戲介紹
18世紀,古典樂的輝煌年代,孕育出了許多舉世聞名的作曲家將上帝的音符譜成樂曲,流傳在各地的宮廷與樂廳。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熱愛音樂的贊助商,透過我們的贊助也才能讓這些音樂家盡情揮灑自己的風采,因此收受些回報也是合情合理的,努力贊助有價值的音樂家,獲得他們的樂譜吧!
以下為音樂小教室,與本遊戲內容無關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時間來到1792年,當時年僅 23 歲的貝多芬,聽見詩人席勒所寫的讚美天地的詩作《歡樂頌》就想為其作曲,不過這個念頭卻直到1817年才實現。當時的貝多芬受到倫敦公會的邀請,正在創作他生涯的最後一首交響曲,完成前三個樂章時,第四個樂章卻陷入瓶頸,此時腦海中浮現了當時席勒所做的詩作,就這麼的實現了30年前的想法。不過為了有詩詞,勢必要有人聲演唱,貝多芬就開創了這個風潮,將人聲加入交響樂團的編制中,終於在1824年完成了這首交響曲。
1824年在維也納首演時,盛況空前,由於這是貝多芬 12 年來的演出,音樂廳內討論十分熱烈,儘管已經全聾,貝多芬還是堅持要親自指揮,演出結束時氣氛非常熱烈,觀眾甚至起立鼓掌高達五次,即使是當時皇室成員最高也不過三次敬禮,超過這個數字即被稱之對皇室的不尊重,場面失控還讓警察到場維持秩序。
而之後的演出卻沒有這麼受歡迎,開始有人批評其樂器與人聲編制的不和諧,以及不該在神聖的古典樂加入人聲之類的負面評價。
不過這首交響曲依然對後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歡樂頌》甚至被選為歐盟象徵共同價值、和平、與希望的盟歌。
在此可聆聽最有名的第四樂章《歡樂頌》
遊戲內容物
中英規則書各一本
皇家音樂廳圖版
音樂家生命圖版,分成兩面
初次遊玩建議使用A面
玩家圖版,用以紀錄大家的贊助
音樂家圖版,當演出過度就會死亡
樂譜版塊
音樂家標記
贊助方塊
計分圖版,藍色為4人用,粉紫色為2-3人用
儲物櫃
皇家預算標記
家具標記,可賣掉換錢,沒換就是分數
金幣指示物
虛擬玩家出資圖版 (兩人遊戲使用)
起始玩家標記
計分紙
東西還真是不少呢,現在就來看看怎麼玩吧
遊戲規則
將生命軌上方格的地方擺上贊助方塊
左方接上對應顏色的音樂家,右方隨機接上一片計分圖版
將樂譜本與音樂家標記放在一旁
錢幣也整理好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
音樂廳圖板上方則隨機蓋上一片皇家贊助標記
每個玩家拿取一片圖版
儲物盒與三種家具各一,並拿取 18 元錢幣
隨機一位玩家拿取皇家起始標記
將備用的六色贊助方塊各一取出混洗
起始玩家與尾家各抽一顆,二家與三家抽取兩顆
整體設置完大概長這個樣子,錢幣及家具為隱藏資訊
遊戲進行六回合,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流程有寫在版圖上方
一、提供贊助
本階段進行三輪
由起始玩家開始順時針進行
第一輪每人可免費拿取兩顆,由圖版最左方的方塊開始拿取
第一輪的拿取不可拒絕
第二輪可花費四塊再拿一顆,可以放棄
第三輪可花費八塊再拿一顆,可以放棄
※ 即使第二輪放棄,第三輪依然要花八塊才能再拿一顆
本輪拿到的先放在上方 (不需硬性規定,只是怕流程錯亂)
贊助完後,總贊助方塊最多的玩家可拿取樂譜本
拿取樂譜本的玩家,該音樂家贊助方塊「每兩顆要移除一顆」
之後會根據音樂家的名聲來決定順位
名聲為「最右邊沒有贊助方塊的數值」
海頓=1,舒伯特=5,韓德爾=5
巴哈=4,貝多芬=6,莫札特=4
若名聲相同為靠上方的音樂家名聲較大
根據名聲值去排列皇家音樂廳的表演順位,越大牌的越右邊
同時再翻開上方一枚贊助調整值
二、舉辦音樂會
所有玩家從手上握住 0 - 8 塊不等的金錢
之後同時打開做加總,別忘了一併算上調整值
這個值會決定有哪些音樂家可以上台演出
有成功上台演出的音樂家可根據贊助方塊的數量獲得利潤
音樂會失敗
若出資總額超過 17 元則太過奢華不舉辦音樂會
同時會對出資最高的玩家進行懲罰
若出資總額低於 8 元則太過吝嗇也不會舉辦
同時會對出資最低的玩家進行懲罰
音樂家死亡
當一名音樂家的贊助方塊都被拿完時就會死亡,就不能再獲得他的樂譜了
可是其樂曲依然會被演奏,也會算進音樂廳的名聲值
將皇家起始標記逆時針傳給右手方的玩家,下一回合開始
遊戲結束
進行六回合之後遊戲結束
每3元一分、保留的家具分數
若音樂家已過世,他的樂譜每個一分
結算得分圖版的分數,最高分者獲勝~~
遊戲心得
使用音樂家的主題很有趣,是目前市面上少有的,畢竟要把古典音樂跟遊戲機制結合是不容易的,遊戲很巧妙的讓玩家成為贊助商的角色,去壓榨贊助音樂家獲得樂譜與收入,如何花最少的錢讓自己的音樂家上台演出是遊戲的關鍵,是個規則簡單,卻在贊助時要耍點心理戰的遊戲。
龐奇桌遊報導資訊:https://lihi2.com/0guSh